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小儿科 > 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 > 小儿麻痹症
编号:10247558
小儿麻痹后遗症股四头肌瘫痪肌替代术前后的康复治疗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现代康复》 1999年第12期
     作者:姜志华 韩增华

    单位:山东省海阳市中医院,山东海阳265100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现代康复/991259

    1989年以来,收治小儿麻痹后遗症致股四头肌瘫痪161例,随诊观察102例,经矫治手术,取得良好效果,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02例中男60例,女42例。年龄平均12.5岁(7~22岁)。左侧53例,右侧49例。股四头肌肌力0~1级,并合并下肢其他肌肉不同程度的瘫痪和关节畸形。

    非手术康复治疗技术的应用为(1)功能锻炼:主要是术前有针对性地加强被替代肌(股四头肌)和替代肌(月国绳肌、腹肌)的功能锻炼。术后加强肌肉收缩相的功能锻炼,以促进肌肉的相转移。如采用主动或被动仰卧起坐锻炼腹肌,抗阻力屈膝锻炼月国绳肌,抗阻力伸膝锻炼股四头肌等,术后行走采用挺腹迈步,以促进相转移。(2)物理疗法:采用超声波疗法:频率800~1000KHz,主要采用接触移动法,股四头肌部位皮肤上涂以少量耦合剂(凡士林),将声头置于皮肤上,缓慢移动。5~10min/次,10~15次为1疗程。直流电疗法:采用直流电疗机,导电橡胶电极外包厚1cm的吸水衬垫置于病变部位,电流强度以衬垫面积0.03~0.1mA/cm2,15~25min/次,12~18次为1疗程。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:是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(新斯的明、加兰他敏、士的宁)通过皮肤导入体内治疗,其方法与直流电疗法基本相同。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:用点状电极阴极刺激病肌,用双极法时,阳极置远端,电流强度以引起股四头肌收缩为准,一次治疗至少收缩40~60次,2~6次/d。(3)运动疗法:功能锻炼采用医疗性运动范畴的各种方法和手段,包括各种医疗体操、有氧训练和其他健身训练活动,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的各种易化技术。主要采用Rood,其特征是在股四头肌区域施以温和的机械刺激,或表面温度刺激,通过皮肤刺激使γ-传出神经激活,改变股四头肌张力,促进其收缩。采用的方法有:快速擦刷:用电动旋转刷或毛刷擦刷肌肉表面皮肤3~5s,重复3~5次。冰刺激:用一冰棒状冰块压在刺激部位3~5s,或快速摩擦病人足底。快速轻微牵伸肌肉:此种刺激通过肌梭的初级(Ia)传入末梢和α运动神经元而激起肌内的位相反应。轻叩肌腱或肌腹并挤压肌腹。(4)传统医学疗法:主要采用针刺疗法:其施治原则为舒经活络,舒调经气。取穴腰1~5夹脊穴,每次3~5穴,1次/d,每次30min,交替取穴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中草药外洗:其施治原则为舒筋活血,改善局部血运。常用刘寄奴、仙鹤草、坤草、伸筋草、红花、川椒、艾叶、牛膝、鸡血藤、独活、苏木等煎洗,1~2次/d,同时配合按摩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得到随诊和随访的102例病人,随访时间6月~5年。股四头肌肌力达3级者45例(44.1%),达4级者49例(48%),优良率92.1%。和临床报道[1]一组优良率89.6%比较,优良率明显提高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在小儿麻痹后遗症治疗中,尚存在重手术矫治而轻非手术康复的观点,手术矫治只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,而非手术康复亦是康复的重要手段。据报道,通过非手术康复技术的治疗,可使下肢肌肉肌力在肌替代术前升高2级[2],因此,康复治疗和矫治手术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提高疗效的关健,所以非手术康复治疗必需实施于手术的前后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非手术康复技术对小儿麻痹后遗症股四头肌的治疗作用,在于术前,可促进局部小血管扩张,改善局部营养与代谢,促进股四头肌节律性收缩,从而延缓肌萎缩,增强股四头肌和替代肌的肌力,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,预防和矫正某些畸形,减少手术部位和术次,还可为不具备手术条件的病人创造手术条件或使手术质量提高[2]。在术后,适时采用非手术康复疗法是股四头肌替代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[3]。通过非手术康复技术的治疗,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,消除炎症,防止粘连,同时可防止肌肉萎缩,增强股四头肌肌力,特别是在移位肌肉相转移(功能转换)中起重要作用。重视非手术康复治疗技术,手术矫治和非手术康复相结合,非手术康复贯穿于股四头肌替代手术的前后,是提高股四头肌替代术疗效的关键所在。
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[1]郑兴礼,郑启明.代股四头肌术58例疗效探讨[J].中国小儿麻痹专利,1988,1:31

    [2]郑运斌.成人儿麻后遗症治疗方案探讨[C].第四届全国小儿麻痹后遗症学术会议资料汇编.1991.53

    [3]南登昆.康复医学[M].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94.243

    [收稿日期]1999-04-19, http://www.100md.com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小儿科 > 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 > 小儿麻痹症